尽管如此,在罗马人赢得喘息机会的同时,汉尼拔手中显然掌握了所有的王牌,人人都以为他会随心所欲地支配整个牌局,直到把敌人置于死地。然而,情况恰恰相反,坎尼战役之后,战争变得拖沓,失去了前三年那几场大战的精彩辉煌。从公元前216年到前214年,发生了一连串的互有胜负的拉锯战。在战场上,汉尼拔遇到了两个难缠的对手。一位是交过手的老将费边,另一位是作风凶悍的克劳狄乌斯·马克卢斯。此人曾在野战中以500人的微小代价歼灭迦太基军队2800人,虽是小胜,却打破了汉尼拔的不败神话。当时罗马人把费边叫作他们的盾牌,把马克卢斯叫作他们的利剑,二者结合在一起就成为罗马的救星了。最关键的是,即便在战争期间,罗马人仍然有些“迂腐”地固守着旧时的传统——执政官任职一年就要卸任交出兵权,但费边与马克卢斯两人出任执政官都达5次之多。这就迫使汉尼拔无时无刻不与这两人对垒。
多年后,在最后的失败到来的时刻,汉尼拔曾经感叹,自己“不顾命运之神的忠告,走得如此之远,以至于失去了命运的宠幸”。这当然不是说,汉尼拔已经丢掉了他卓越的军事天才。实际上,在公元前213年时,罗马以8万重兵长期驻守在汉尼拔营地附近,却不敢与兵力只有自身一半的汉尼拔决战,因为“不被汉尼拔所打败要比后来打败他更加困难”。
这样一来,意大利的战事陷入了僵局。罗马无力打败汉尼拔,但汉尼拔也无法迫使罗马的盟邦摒弃罗马而加入他的行列。汉尼拔开始意识到,靠他个人的力量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与他对抗的是充分动员起来了的整个罗马。按照波利比乌斯的说法,罗马和同盟者能拿武器战斗的总人数为步兵70余万、骑兵7万多,反观迦太基人侵入意大利时,兵力充其量不到2万人。没有强大的外援,有限的兵力不可能实现汉尼拔在意大利打败罗马的愿望。
令他失望的是,最可能给他援助的马其顿已无力给他实质性的援助了。罗马海军在公元前218年配备了160艘战舰,因此一直保持着足够的海上优势以防止东、西方的敌人挑起任何大规模的斗争,由于强大的罗马海军密切监视着亚得里亚海一切海上行动,马其顿人无法实现诺言,渡海与汉尼拔结盟共同进军意大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