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一边迟迟不肯开辟第二战场,一边尽最大努力以军事物资援助苏联,其战略目的昭然若揭:坐看苏德两国互相消耗,但是又不能让斯大林彻底崩溃。于是,一向反苏的丘吉尔转变态度,也支持向苏联提供军援,他的名言是:“如果纳粹入侵地狱,我将同魔鬼合作”。
1941年10月,在苏德战争爆发三个月之后,美英两国代表与苏联政府签署军事援助协定,承诺将通过中东的伊朗铁路、太平洋的极北航线和北极航线三条运输线运送物资,不过前面两条线路受地理和政治的双重影响以及路途遥远,因此运送的物资数量有限,真正路程最短、运量最大的其实是北极航线。
根据二战后的统计,盟国船队通过北极航线,四年向苏联运送了坦克12755辆、飞机22000架、卡车375800辆、军火物资达400万吨,几占整个二战期间援苏物资的四分之一强。但是北极航线也是高危航线,一方面因为气候恶劣被称为“冰海航线”,一方面中间要经过被德国控制的挪威海域。
到1942年春,北极航线的来往船队已经非常活跃,而德军也在东方战场上发现苏军使用的大批美制军火,希特勒恍然大悟,立即下令德国海军切断北极航线。雷德尔海军元帅遵令派出了四个潜艇群,以及战列舰“提尔皮茨号”和其他一批战列巡洋舰、重巡洋舰进驻挪威北部,戈林的空军也抽调第五航空队的200余架轰炸机前往战区,一时间盟国船队在德国海空军的联合打击下损失惨重。
尽管丘吉尔也派出了皇家海军的主力护航,但是德军在北挪威占据着天时地利之便,因此船只损失仍然有增无减,北极航线变得异常凶险,英国人确实有点腿软。1942年夏季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苏军在战役之初曾有全面崩溃之势,斯大林多次写信要求美英提供军火以解燃眉之急,不过英国方面担心舰船损失过大,始终不敢大规模行动,直到罗斯福看不过眼了亲自干预,皇家海军才磨磨蹭蹭出航了。
当时的美援物资一般先集中到冰岛,然后再统一装船起运,英国人把从冰岛向东到苏联的船队代号为“PQ”,而把从苏联向西返回的船队代号为“QP”,1942年6月27日,编号为“PQ-17”的庞大船队启航东去。
“PQ-17”船队的载货量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皇家海军也是煞费苦心采取保护措施,他们将护航舰队分为直接护航舰队、紧急支援舰队和打击舰队三部分,其中直接护航舰队主要由驱逐舰组成,负责34艘大型货船的防空和反潜、紧急支援舰队由七艘美英巡洋舰组成,任务是一旦发现德军大型水面舰艇就冲上去交火和缠斗,而消灭德国战列舰的重要任务,则由最后面的“打击舰队”完成,包括一艘航空母舰、二艘战列舰和四艘巡洋舰。
既然如此强大的海军舰队,那干脆就一起走得了呗?不,英国人还留了个心眼,希望借“PQ-17”为诱饵,干掉皇家海军的心腹之患“提尔皮茨号”(俾斯麦号的姊妹舰),因此打击舰队故意与护航舰队拉开距离以便让德国人上钩,英国人一箭双雕的美梦终于坑杀了这个船队。
7月1日,就在“PQ-17”即将全部通过挪威海面时,不幸被一艘德国潜艇发现了,于是大批德军潜艇和飞机赶来,但是在护航舰队和紧急支援舰队严密的火力之下,德艇德机并未占到什么便宜,只能尾随其后待机。
德国人发现飞机和潜艇战果有限,决定派出以“提尔皮茨号”为首的水面舰队直接炮击运输船队,“提尔皮茨号”的巨炮,可以在英舰火炮的射程之外就发射700公斤的炮弹,因此英国驱逐舰只有挨打的份。7月5日,护航舰队司令汉密尔顿少将接到紧急情况通报:德国战列舰编队已经出动,大约10小时后将追上“PQ-17”,汉密尔顿立即电联后面的打击舰队:兄弟要顶不住了,速度来援!
然而打击舰队司令官托维海军上将接到消息后,“准确计算”了两支舰队之间的距离、以及当时的天气和流冰情况,给出了一个让汉密尔顿目瞪口呆的回电:“我们被流冰所阻,不能赶到,一切情况由你全权处理”!这就意味着,不仅英国人精心设计的诱歼计划落空,货船和驱逐舰们反而还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巨大危险,汉密尔顿脑袋瓜子嗡嗡的,紧急给本土的英国海军部发电请示处理办法。
英国第一海军大臣庞德上将是个参谋军官出身,临机处置的能力非常之弱,接电后也经过一番图上计算和推演,得出来一个悲哀的结论:如果汉密尔顿继续前进,则护航舰队和紧急支援舰队将全部被德军水面舰队摧毁,最好的办法是让汉密尔顿撤退回返、而货船队分散东进,这样至少能保住全部军舰和一部分货船,于是匆忙下达命令:“护航舰队应以最大速度向西方撤退,运输船队应分散向俄国港口进发”,悲剧就此注定。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德军其实早已发现了皇家海军“打击舰队”的存在,因此“提尔皮茨号”编队行至半途就折返了,然而“PQ-17”自行解除武装让德国人欣喜若狂,飞机和潜艇蜂拥而上追杀货船,这些毫无抵抗能力的船只被逐一猎杀,最终有24艘大型货船连同13万吨军火沉入海底,更有数百名船员在弃船落水后直接冻死,“PQ-17”船队由此遭到惨重损失,也迫使美英物资援苏的工作一度中断。
由于英军的组织不力以及皇家海军将领们的纸上谈兵,对航程中天气和流冰等自然条件困难估计过低,又对德国人的水面力量估计过高,因此在战术上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自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使大批急需的军火没有及时交到苏军手上,成为二战史上最让人揪心的一次“死亡航行”。(文/度度狼)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