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我妈的饮料有罪论

我妈得知这个消息后却极为兴奋,迅速把新闻转给我,并留言:“看,我早就让你别喝可乐吧?”隔着屏幕我都能想象她得意的表情。

其实,她如果仔细看看这个新闻就能发现,很多机构、专家都表示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而一位成年人,每天可能要喝10罐以上的可乐才可能超过标准。当然这些都被我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个新闻只是给她的“饮料有罪论”添了非常重磅的论据。

在我妈的眼中,饮料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罪孽深重”。缺钙,喝饮料喝的;腰疼,喝饮料喝的;咽炎,喝饮料喝的……但凡我有个头疼脑热,在她看来都是“饮料喝多了”。她有一次长叹一口气:“这样下去你怎么得了,天天喝饮料。”那语气仿佛我已经没救了。

我想,这应该不是个别现象,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都有类似的特征:听到“添加剂”几个字,就莫名地紧张;只要配料表里出现一些不认识的字,这个钠那个酸,立马就皱起眉头。

但要说他们的生活有多健康,好像也谈不上。比如抽烟、喝酒,虽然也知道不太好,但批判力度就小很多了;嫌弃饮料有色素,但各种野生植物熬出来的黑乎乎的汤水,又好像没什么问题;迷信乡村无检疫、无证照的各类产品,相信那些完全不知道如何喂养出来的“土鸡蛋”就是最健康、最营养的……

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现象,这说明上了岁数的那一辈人,依然对“现代”有着某种恐惧。他们对工业生产不那么信赖,更相信自己司空见惯的事物。他们没办法说清楚这背后的原因,没法给出一个有学理性的解释,却有某种直觉,只要是他们小时候见过的,那一定是没问题的。

这种逻辑当然漏洞百出,人均寿命的增长,相当部分就得归功于现代工业生产的“添加剂”。但我倒不想因此和我妈对着干,她们身上确实呈现了某种发展的代差,这是生活本身造就的。

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提出过一个科技三定律: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现在想想,饮料大概也是如此吧。饮料的大规模出现,也是在他们成年之后,在他们的世界观定型之后。这种观念的冲突,如果想在他们进入老年时再拧过来,其实已经不太可能。

看着我妈妈执着的样子,我已经放弃和她争辩了。有时我也想,人们总说社会是参差多态的,但这句话说得太轻飘飘了,好像社会的每一个侧面都让人喜欢似的。真实的样子,可能是这种参差多态就是一种冲突,是观念上的不兼容,是彼此之间的不悦。

但真实的社会,人们又得学会容忍,甚至容忍你很确定的“错误”。就像泰戈尔的名言:“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我们不太可能追求一种极致,让老年人全都掌握我们以为的科学知识。至少在喝饮料这个问题上,人们只能保持一种含混:老人大力批判,年轻人却热烈追捧,人们各取所需。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